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植保知识
7种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、白粉病的综合防控评价
发布时间:2023/5/5  阅读数:324

小麦赤霉病(Fusariumheadblight)和白粉病(Wheatpowderymildew)分别是由禾谷镰孢菌(Fusariumgraminearum)和布氏白粉菌(Blumeriagraminis)引起的2种真菌性病害。盐城市阜宁县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,小麦种植面积达5.42万hm2,随着近年来小麦种植品种的多样化和耕作方式的简约化,4~5月份高温高湿天气居多,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已成为本地小麦生产上常发重发病害,赤霉病、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影响。目前生产上小麦赤霉病、白粉病仍以化学防治为主,但传统的多菌灵、三唑酮等类型药种因连续多年使用,抗药性急剧上升,防效大幅下降。为有效控制病害在本地的发生为害程度,更新了一批以戊唑醇、氰烯菌酯、丙硫菌唑、氟唑菌酰羟胺、噻霉酮等为主的新型杀菌剂。为进一步筛选和储备适合本地防治赤霉病、白粉病的高效杀菌剂,延缓抗药性的产生,笔者于2020年选择了目前本地小麦生产上正在使用的7种杀菌剂,开展了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综合防效评价,为防治当前小麦生产上2种主要病害提供理论支撑。


1 材料与方法

1.1供试药剂

480g/L氰烯·戊唑醇SC、30%氰烯·丙硫SC,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;45%戊唑·福美双SC,江苏省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;40%丙硫·戊唑醇SC,江苏省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;20%氟唑菌酰羟胺SC+250g/L丙环唑EC,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;27%戊唑·噻霉酮EW,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;20%氰烯·己唑醇SC,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。


1.2供试作物及仪器

供试作物:小麦“科麦5号”。

供试仪器:英达电动喷雾器,上海本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。


1.3试验地点

试验地设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郭墅镇兴庄稻麦试验示范基地,土壤为粘土,肥力中等,pH值为7.9,地势平坦,前茬为水稻。小麦种植方式为耕翻麦,于2019年11月16日至11月18日机条播播种,平均用种量为375 kg/hm2


1.4试验设计

试验共设10个处理(表1),不设重复,计10个小区,小区面积为800m2,在小麦扬花初期(4月27日)用第1遍药,隔5d后再用第2遍药,前后2次施药处理一致。

 

1.5试验方法

施药器械为英达电动喷雾器3WBD-20型,工作压力为0.15~0.40Pa,喷液量为450kg/hm2,喷雾均匀,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杀菌剂。


1.6调查时间和方法

1.6.1小麦赤霉病调查

于病情稳定期(2020年5月28日)调查各小区发病情况。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,每点调查相连1000穗,计5000穗。以发病小穗占全穗的百分率来分级,记录各级病穗数,分级标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参照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编写的《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》,按式(1)、(2)计算病情指数和病指防效。分级标准为0级:全穗无病;1级: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/4以下;3级: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/4~1/2;5级: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/2~3/4;7级: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/4以上。

 

1.6.2小麦白粉病调查

于第2次施药后20d(2020年5月21日)调查记载发病情况。每小区随机选10点,每点调查相邻的30个植株上部3张功能叶,每小区计查900张叶片(固定),以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,分级标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参照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编写的《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》,按式(3)、(4)计算病情指数及病指防效。分级标准为1级: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%以下;3级: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%~15%;5级: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%~25%;7级: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%~50%;9级: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%以上。

 

 


2 结果与分析

2.1对小麦赤霉病防效

试验结果表明(表2),480g/L氰烯·戊唑醇SC750 mL/hm21125 mL/hm230%氰烯·丙硫SC600 mL/hm2750 mL/hm240%丙硫·戊唑醇SC600 mL/hm2以及20%氟唑菌酰羟胺SC+250g/L丙环唑EC(1050+450) mL/hm2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十分优异,病穗防效、病指防效均在90%以上;45%戊唑·福美双SC1350 mL/hm227%戊唑·噻霉酮EW750 mL/hm2处理区对小麦赤霉病也有较好的防效,病穗防效、病指防效均在80%以上;20%氰烯·己唑醇SC1800 mL/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则明显较低,不能有效地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。

 

2.2对小麦白粉病防效

试验结果表明(表2),480 g/L氰烯·戊唑醇SC1125 mL/hm230%氰烯·丙硫SC750 mL/hm245%戊唑·福美双SC1350 mL/hm240%丙硫·戊唑醇SC600 mL/hm2和20%氟唑菌酰羟胺SC+250g/L丙环唑EC(1050+450) mL/hm2对白粉病病指防效分别为82.77%、84.43%、80.76%、87.53%和86.14%,总体防效较好;480g/L氰烯·戊唑醇SC750 mL/hm227%戊唑·噻霉酮EW750 mL/hm2防效则较差;20%氰烯·己唑醇SC1800 mL/hm2防效最低,病指防效仅为66.22%。


2.3安全性

观察施药后不定期观察,各处理区无明显药害症状,对小麦生长安全。

 

3 结论

本次试验,所有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,未发现其他不良影响。不同药剂适期2次施用,480g/L氰烯·戊唑醇SC、30%氰烯·丙硫SC、40%丙硫·戊唑醇SC、20%氟唑菌酰羟胺SC+250g/L丙环唑EC组合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十分优异,可有效控制大发生年份、高感品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。在2020年小麦白粉病发生期偏早、发生程度较重的情况下用药试验中,40%丙硫·戊唑醇SC、20%氟唑菌酰羟胺SC+250g/L丙环唑EC组合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同样较好的防效,480g/L氰烯·戊唑醇SC、30%氰烯·丙硫SC在不同剂量处理上防效差异较大,在适当增加剂量的情况下,亦表现出优异防效。因此,在小麦白粉病重发区域和感病品种上要注意药剂和药量的选用。


来源:《现代农药》2021年第6期

作者:徐东祥1,王玉国1,谷莉莉2,刘威1,谢长春1

作者单位:1.江苏省阜宁县植保植检站;2.盐城市盐都区植保植检站


©版权所有: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/ 备案号:苏ICP备10201623号-3

电话:025-86581188 / 传真:025-89638026 / 邮编:210046

地址:南京市新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号 / Email:service@jsnys.com